兀坐铃斋困郁蒸,举头忽见月华明。
兴来策杖园中去,聊复寻山听水声。

注释:

兀坐铃斋困郁蒸,举头忽见月华明。

兴来策杖园中去,聊复寻山听水声。

注释:

兀坐:长时间坐着。

铃斋:佛寺中的斋堂。

累(lěi)郁蒸:形容心情烦闷。

兴来:兴致来了的时候。

策杖:拄着拐杖。

园中:指南园。

去:离开。

聊复:姑且;暂且。

寻:寻找。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全诗语言朴实、清新,意境优美,富有韵味,体现了李益的诗歌特点。

首句“兀坐铃斋困郁蒸”,描绘了诗人在佛寺中的心境。诗人在长时间的静坐中,感到心烦意乱,无法自拔。这种心境可以用“兀坐”和“困郁蒸”来形容。

次句“举头忽见月华明”,则表现了诗人在突然看到月光时的心情转变。月光皎洁明亮,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使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这种心境可以用“忽见”和“月华明”来形容。

第三句“兴来策杖园中去”,描绘了诗人在心情舒畅时的行动。他拄着拐杖,走到院子里去了。这里的“策杖”和“园中”都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变化。

尾句“聊复寻山听水声”,描绘了诗人暂时忘却烦恼,去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他在山间漫步,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心境可以用“聊复”和“寻山听水声”来形容。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变化,展示了他的心境变化。从内心的烦闷到突然看到月光的豁然开朗,再到暂时放下烦恼去享受自然美景的平静,这一系列的心境变化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