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危亭一凭栏,青青最爱谢家山。
谢公陈迹虽磨灭,馀韵遗风尚可攀。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名作之一,出自他的《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注释:
诗句释义:
- 晚上危亭一凭栏,青青最爱谢家山。
- “晚上”表示时间,“危亭”指高高的亭子,“凭栏”即靠在栏杆上,“青青”形容山色青翠,“最爱谢家山”表达作者对谢家的山川景色情有独钟。
- 谢公陈迹虽磨灭,馀韵遗风尚可攀。
- “谢公”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谢安,他曾任东晋吏部尚书,“陈迹”意为遗迹,“虽磨灭”意指虽然历史的痕迹已经消失,但余韵依然存在。“馀韵遗风尚可攀”意味着尽管历史遗迹已不复存在,但其中的精神风貌仍然值得后人学习与追寻。
译文:
晚上我在高高的亭子上倚着栏杆,心中最爱谢家那片青山绿水。
谢公留下的足迹虽然被岁月磨灭,但他的精神风范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追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感慨历史的诗篇。诗中,诗人通过夜晚在高亭凭栏所见之景,引发了对谢家山川之美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更是对古代英雄人物精神的追忆。
王勃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谢家山”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地理景象,也隐喻了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所居住的地方。同时,“磨灭”一词的使用,既表达了历史的变迁,也暗示了某些事物或精神价值无法完全被时间抹去。
诗中提到的“馀韵遗风尚可攀”,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的态度,即使在历史遗迹消失之后,其精神和影响仍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这种超越物质形态的文化传递,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