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舍三家市,芦林半里城。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
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
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
桃园
草舍三家市,芦林半里城。
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
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
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
译文:
桃花盛开的园林中,草屋、酒肆、茶馆共有三家,而距离桃园不远的芦林村,半里路的地方有座小城。
河水干涸后船行困难,溪流清澈可见沙底。
鸟儿留下的痕迹难以看到,但河蚌的胚胎随处可见。
水流平缓石头上的人像站立不动,远远望去好像在向人招手致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
首句“草舍三家市,芦林半里城。”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热闹的市集景象。诗人用“草舍”和“芦林”两个意象,既表现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又暗示了生活的气息。紧接着,“滩乾去船涩,溪净露沙明。”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河边的场景,河水干涸使得船只行驶艰难,而溪流的清澈则让人感到愉悦。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接下来的句子:“鸟迹不见过,蚌胎随处生。”通过对鸟儿和蚌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赞美。鸟儿虽少却依然存在,蚌子虽然微小却随处可见,这些都是自然生态多样性的体现。诗人以“鸟迹”、“蚌胎”为题,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诗中,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水心石人立,遥望似相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平静的河水中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一个人的形象,仿佛是在向远方的客人打招呼。这两句诗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艺术修养。他用心观察自然,用情抒发内心,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