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芦衰柳落江隈,才见黄云接亩堆。
舟趁澜狂斜入浦,帆因风饱不依桅。
青山数阅世兴废,白鸟静窥人去来。
地暖江南未吹雪,小春天气正寻梅。
【译文】
败芦衰柳倒插江边,刚一看见黄云密布田野。
小船乘着风的狂澜斜着入江,帆儿因了顺风鼓满而不靠桅杆。
青翠的青山经历了许多兴衰,一群白色的鸟儿静静地窥伺人世。
江南地暖,还没有吹起雪花,小春的天气正当梅花盛开。
【注释】
渡江至龙潭即事:即事: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内容是写眼前景物和感想。
才见黄云接亩堆:才:刚刚。
舟趁澜狂斜入浦:趁:趁着。
帆因风饱不依桅:帆:指船帆。因:由于。帆因风而鼓满,故说不依桅杆。
青山数阅世兴废:青山:这里指山峦。青山历经沧桑,见证了世事的兴衰变化。
白鸟静窥人去来:白鸟:这里指白色的鸥鹭。它们静静地观望着人类的行为,仿佛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地暖江南未吹雪:地暖:这里的“地暖”是指温暖的气候。江南地区温暖湿润,所以没有出现吹雪的情况。
小春天气正寻梅:小春:指春季初期。春天到了,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候寻找梅花以欣赏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首句“败芦衰柳落江隈”,以败芦衰柳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秋日景象。败芦与衰柳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而且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颔联“才见黄云接亩堆”和“舟趁澜狂斜入浦”,“黄云”和“澜狂”都是对江南秋天特有景象的描绘。黄云接亩堆,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稻田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丰收的美好。而舟趁澜狂斜入浦,则是对江流动态的描绘,使整首诗更富有动感。
颈联“青山数阅世兴废”和“白鸟静窥人去来”,则通过青山和白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世事变迁的思考。青山历经沧桑,见证了世事的兴衰变化;而白鸟静静地观望着人类的行为,仿佛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两联诗句都充满了哲理意味,让人深思。
尾联“地暖江南未吹雪,小春天气正寻梅”则是对江南春天的描述。地暖、小春、寻梅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景画。这里的地暖,不仅仅是指江南地区的温暖气候,更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画面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