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客秋帆归较迟,亦闻采藻鲁侯池。
不烦下榻眠高士,宁复登楼卧小儿。
病菊耐霜癯似我,寒风吹面鬓如丝。
君非能出不能处,心事相同因得知。
维扬见陈孝先制机辱授馆因呈小诗见意
倦客秋帆归较迟,亦闻采藻鲁侯池。
不烦下榻眠高士,宁复登楼卧小儿。
病菊耐霜癯似我,寒风吹面鬓如丝。
君非能出不能处,心事相同因得知。
译文:
在扬州见到陈孝先的制机,被羞辱地授馆。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我厌倦了旅途的疲惫,秋天的船帆归来得比较晚。听说鲁侯池里有采集水草的人。
我不麻烦你们为我准备床铺,也不让高士们为我安睡。我也不让孩子们登上高楼。
我的身体已经瘦弱,像枯萎的菊花一样;寒风呼啸,吹拂着我的鬓发。
你并不是不能出去也不能进来。我们共同的心情和志向都得到了理解。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退居苏州时期,诗人以“倦客”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孤寂与落寞。全诗通过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
诗中首句“倦客秋帆归较迟”,描绘了诗人归乡的情景。诗人用“秋帆”和“倦客”两个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疲惫和无奈。接着,诗人又以“亦闻采藻鲁侯池”一句,巧妙地引出了接下来的诗句。这里的“采藻”,既是指采摘水草的行为,也暗指诗人在官场上的身份地位。诗人通过对这一情景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中间四句“不烦下榻眠高士,宁复登楼卧小儿”,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深入展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反感。他认为,那些高高在上的高士们并不需要自己的帮助,而那些年轻的孩子们也不需要他的照顾。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最后两句“病菊耐霜癯似我,寒风吹面鬓如丝”,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这里,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病中的菊花相比较,以此来形容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同时,诗人又用“寒风吹面鬓如丝”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感叹。这些情感表达,既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在世界,也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此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反思,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同时,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