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灯才了客天涯,秋过重阳未到家。
自叹满梳搔白发,不堪好酒对黄花。
折腰肯使羞元亮,落帽多应罪孟嘉。
寂寞汶阳溪上路,寒风拂柳晚阴斜。

汶阳重九

烧灯才了客天涯,秋过重阳未到家。

自叹满梳搔白发,不堪好酒对黄花。

折腰肯使羞元亮,落帽多应罪孟嘉。

寂寞汶阳溪上路,寒风拂柳晚阴斜。

注释:

  • 汶阳:地名,今山东省汶上县。
  • 重九:重阳节。
  • 烧灯:点灯照明。
  • 客:指作者自己。
  • 秋过重阳:过了重阳节。
  • 满梳:梳头梳得很多。
  • 白发:指头发变白。
  • 堪:能够。
  • 元亮:陶渊明的字,这里指陶渊明。
  • 孟嘉:孟德,曹操的字,这里指曹操。
  • 折腰:弯腰,这里指屈服。
  • 羞:羞愧。
  • 落帽:失帽,这里指被风吹掉帽子。
  • 寂寞:孤独冷清。
  • 汶阳溪上:汶阳附近的小路上。
  • 寒风:形容天气寒冷。
  • 拂柳:风吹动柳树。
  • 晚阴斜:傍晚时的阳光斜照在柳树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重阳节时的心情和遭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烧灯才了客天涯”,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重阳节时,因为不能回家而只能远在他乡。这里的“烧灯”是指点亮灯笼照明,“客天涯”则暗示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秋过重阳未到家”,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不能回家的原因,即错过了重阳节。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又展现了他对时间的感慨。

第三句“自叹满梳搔白发”,诗人感叹自己年岁已高,却仍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这里的“白发”既是诗人对自己年龄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第四句“不堪好酒对黄花”,诗人表示自己无法享受美酒和鲜花的美好时光。这里的“黄花”指的是盛开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五句“折腰肯使羞元亮”,诗人用陶渊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陶渊明曾因不愿为官而隐居田园,这里诗人以“元亮”自比,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追求。然而,现实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屈服于世俗,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最后两句“落帽多应罪孟嘉”,诗人引用了古代名士孟嘉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失落和不满。孟嘉曾在宴会上不慎落帽,但无人责罚他,反而被视为有失风度。诗人在这里用“落帽多应罪孟嘉”来讽刺现实中那些不识大体、不知分寸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不合时宜的行为的不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和对个人遭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关键词“重阳”、“白发”、“黄花”、“折腰”、“落帽”等都富有深刻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