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劳人亦懵哉,又驱疲马上崔嵬。
经从野店初尝笋,行尽江村始见梅。
千里短书先梦寐,半生多难足风埃。
桔槔俯仰成何事,已念渔蓑归去来。
【注释】
造物:造化。即事:随遇而安。懵(méng)哉:茫然不知所措。崔嵬(níng):高,陡峭的山势。经:通“胫”,脚胫。野店:野外小旅店。尝笋:指尝鲜笋。风埃:风尘仆仆,指奔波忙碌、劳碌。桔槔(jiē gě):一种提水的农具。俯仰:左右,这里指使用。已念鱼蓑归去来:《渔父歌》中有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此句意谓:我已厌倦了官场的奔波,准备归隐江湖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冬,作者时年48岁。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期间,目睹了杭州西湖的自然风景和繁华盛况,又亲历了朝廷的腐败现象,于是写下了这首反映自己心声的诗篇。首联两句是说:天地间的自然景物都是造化所为,人在其中也感到十分迷惑。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困惑与无奈,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焦虑之情。颔联两句是说:从野外小旅店中品尝到新鲜的竹笋,行至江村方见到梅花盛开。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游踪所向。颈联两句是说:千里之外传来短书信都成了梦境,一生多难,却只能忍受风尘仆仆的奔波劳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尾联两句是说:看到桔槔这样简单的农具都能发挥作用,我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奔忙,准备归隐江湖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