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
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先秦以上求。
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
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
【注释】
次韵答李孟达通判索鄙诗:次韵,是和别人的诗时按其原韵来作诗,即应他人之请而作的诗。李孟达为北宋人,曾任通判(地方长官)等职。索鄙(bǐ,同“鄙”):求取鄙陋的诗。鄙,指浅陋、鄙俗。
删后无诗亦可忧,人言赋者古诗流:如果被后人删去,那也值得担忧,因为诗人中有很多是专门写古体诗的。古诗,泛指古代诗歌,这里特指古体诗,一种不拘泥声律格律的体裁。
欲闻正始今安在,须向先秦以上求:想要知道真正的诗是什么,那就得从先秦时期开始寻找了。正始,东汉末年,曹魏政权建立之初的一个阶段,以何晏、王弼等一批名士为首的清谈之风盛行。正始是这个时期的年号。
玄酒大羹存至味,子虚亡是谩相酬:用最朴素的酒和最美味的大羹作为比喻,来表达作者对诗歌的理解和追求。玄酒大羹,指最简朴的酒和最美味的肉汤,出自《庄子·养生主》:“提大嚾(yǎn jiāo),距于无何有之境;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回(huí huí)乎本初。”子虚、子实都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们的文章多采用夸张、虚构的手法,因此被称为“子虚乌有”。
万人丛里谁人晓,独有夫君暗点头:在众人之中,又有谁能领悟我的心意呢?只有你的夫君,默默地点头赞同我的想法。
【赏析】
这是一首和韵之作。上阕先点出主题——写诗。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议论。一是说,如果被人删去,那也值得担忧,因为许多诗人都是专门写古体诗的。二是说,想要知道真正的诗是什么,那就必须到先秦时期去寻找了。下阕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见解,认为用最朴素的酒和最美味的大羹来比喻诗歌最为恰当。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既表现了作者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又体现了他与友人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