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者题舆政未成,邻封骑竹已欢迎。
翱翔忽看天边举,来去从教境上争。
玉笥江山应改色,青原风月未忘情。
两邦父老休啼哭,总在甘棠荫里行。
送戴太博
昨天题舆政未成,邻封骑竹已欢迎。
翱翔忽看天边举,来去从教境上争。
玉笥江山应改色,青原风月未忘情。
两邦父老休啼哭,总在甘棠荫里行。
注释:
- 昨者:昨天晚上。
- 题舆政:指撰写政治文章或政策。
- 邻封:邻国。
- 骑竹:以竹子为交通工具。
- 翱翔:自由地在空中飞翔。
- 天边举:指在天空中高飞。
- 来去:来回。
- 境上争:争夺边境地带。
- 玉笥山、青山:都是地名。
- 玉笥山:位于江西玉山县境内,有“江南第一仙山”之称。
- 青原山:位于江西泰和县,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 玉笥江山:玉笥山的山水景色。
- 青原风月:指的是青原山上的自然风光和月色。
- 两邦:指江西和湖南两个地区。
- 甘棠荫里:指甘棠树下,即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树,用来表示对其恩宠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友人戴太博的赠别诗。全诗通过描绘江西和湖南两地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首句“昨日题舆政未成”,意味着诗人昨晚才完成政治文章或政策的撰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次句“邻封骑竹已欢迎”,描绘了邻国的人民已经热烈欢迎诗人的到来,表现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交流。
第三四句“翱翔忽看天边举,来去从教境上争”,描绘了诗人自由地在空中飞翔,以及他在边界地带来来往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注。
五、六两句“玉笥江山应改色,青原风月未忘情”,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西和湖南两地的自然风光,玉笥山的山色应会因此改变,而青原山上的风月依然让人难忘。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眷恋。
最后两句“两邦父老休啼哭,总在甘棠荫里行”,则是诗人对两位友人的祝福。他希望两位友人能够像甘棠树下一样,永远受到国家的庇护和关怀。同时,这也是诗人对两国人民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