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来长如病。玉容瘦、薄妆相称。双欢未经成孤令。奈厚约、全无定。
众禽啾唧声愁听。相思事、多少春恨。孤眠帐外银缸耿。透一点、炉烟暝。
注释:
端正好-这是一首曲牌名,属于越调。全曲共四十六字,八句五仄韵。
每逢春来长如病-每当春天到来,总是愁眉不展,如同生了病。
玉容瘦、薄妆相称-我那瘦削的容颜与轻薄的妆容相得益彰。
双欢未经成孤令-我们刚刚相识时的欢乐还没有结束就各自离去了。
奈厚约、全无定-唉,我们的深厚感情和约定全都已经烟消云散,没有定数了。
众禽啾唧声愁听-听着鸟儿在枝头啾唧着,声音让人感到忧愁。
相思事、多少春恨-思念的人啊,有多少像春天一样的恨意?
孤眠帐外银缸耿-独自躺在床上,外面的灯光透进了帐子,发出银白色的光。
透一点、炉烟暝-只让一点余光透过,映出窗外暮色。
赏析:
《端正好·春愁》是越调小令,以“端正好”作为曲牌名。全篇通过刻画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她对春天深深的思念,展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句“每逢春来长如病”直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到来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这里的“春来”既是时间的推移,也是季节的变迁,而“长如病”则是形容这种痛苦已经深入骨髓,难以驱除。
接下来“玉容瘦、薄妆应称”,描绘了主人公因相思而憔悴的容颜和轻薄的妆容,既体现了她的美貌,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这种描写既符合古代女子的妆容习惯,又符合其身份地位和情感状态。
“双欢未经终孤令”一句则揭示了两人之间的短暂相聚和最终的分别。这里的“双欢”指的是男女之间亲密无间的欢愉,而“孤令”则是指这种欢愉未能延续下去的结果。这种短暂的相聚和分离,既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又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无奈。
结尾的“众禽啾唧声愁听”和“孤眠帐外银缸耿透一点炉烟暝”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哀愁。听着鸟儿的啼鸣,看着微弱的烛光,主人公只能孤独地度过这个漫长的夜晚,这种感受无疑加剧了她的悲伤和痛苦。
这首小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主人公在春天到来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孤独和哀愁,展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独到见解和深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