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日已枯,山中少人迹。
草间秋蛩鸣,遥知岁寒逼。
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
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
【注释】
- 古兴:诗篇。十六首:指杜甫的《古兴》十六首中的第十八首,为七言律诗。此诗以咏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为主题。
- 春草:指春天生长在山中的草。
- 山中:指深山之中。
- 少人迹:指很少看到行人。
- 秋蛩(qióng):秋天里叫的声音凄切悲凉的蟋蟀。
- 遥知:远远知道。
- 岁寒:指岁暮寒冬。
- 恃:依靠。
- 金丹:古代传说炼丹能长生不老,此处喻指修炼成仙。
- 努力:勤勉地学习。
- 流景:流逝的时光。
- 永叹:无休止的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古兴》的第十八首,写的是诗人在山野间听到秋虫鸣叫,想到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感叹自己的努力不能改变一切,只有长叹而已。
首句“春草日已枯”,描绘了一幅春天过去、万物凋零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二句“山中少人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山中的人迹稀少,更让人感到孤独无助。
第三句“草间秋蛩鸣”,点出了季节的特点,也引出了诗人的感受。秋风中传来的蟋蟀叫声,让人感到凄凉和悲凉。
第四句“遥知岁寒逼”,诗人通过想象,感受到了岁月无情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他意识到,自己必须珍惜每一刻,努力前行,才能不辜负生命的意义。
第五句“人生何可恃”,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他认为,人生没有可以依赖的东西,只能靠自己去奋斗。
第六句“金丹须努力”,诗人用炼丹比喻人生。他认为,要想修炼成仙,就必须努力付出,勤奋学习。
第七句“流景终不回”,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无法挽回。他明白,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第八句“永叹尚何益”,诗人表达了无尽的叹息没有任何意义的观点。他认为,无论叹息多少次,都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徒增烦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世事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他强调了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