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泣诉春山头,芳草连天不尽愁。
紫陌游人在何处,空有颦眉人倚楼。
溪上悠悠棹木兰,溪边落红纷斑斑。
嗟哉片片逐流水,新篁忽长千琅玕。
多少闲愁推不去,欲问春归杳无处。
少年知已负心期,尊酒从今乐事稀。
《再次沈节推送春韵》是宋代诗人杜范所作,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观与人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句如下:
子规泣诉春山头,芳草连天不尽愁。
紫陌游人在何处,空有颦眉人倚楼。
溪上悠悠棹木兰,溪边落红纷斑斑。
嗟哉片片逐流水,新篁忽长千琅玕。
多少闲愁推不去,欲问春归杳无处。
少年知已负心期,尊酒从今乐事稀。
译文为:
杜鹃在春天的山顶上悲鸣,满眼都是连绵不断的绿色和无尽的忧愁。
紫陌上的游人在哪里呢?只能看到那些忧郁的人靠在楼上。
溪边悠悠地划着木兰船,岸边红色的花瓣纷乱地落下。
唉!一片片飘落的花瓣就像随水而去的落叶一样,新的竹子突然生长起来像是千颗琅玕。
有多少闲愁推不去,想要询问春天的去向却没有答案。
年轻人已经辜负了曾经的期望,现在的快乐也变得稀少起来。
赏析如下:
诗中的“子规”是一种鸟类,常在春季啼叫,它的叫声常常被认为是春天来临的标志。诗人在这里用“子规泣诉春山头”来形容它哀怨的鸣声,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感伤。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还加深了读者对春天美丽而短暂的感受。
“芳草连天不尽愁”描绘了春天田野的景象,绿草如茵覆盖了整个视野,但同时也暗含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忧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美景背后的哀愁情绪。
“紫陌游人在何处,空有颦眉人倚楼”进一步描绘了游人的身影和他们因季节变换而产生的孤独感。这里的“紫陌”可能指的是一条繁忙的街道,而“颦眉”则形容了人们在面对春天变化时的无奈和忧郁。
最后两句,“溪上悠悠棹木兰,溪边落红纷斑斑”以及“嗟哉片片逐流水,新篁忽长千琅玕”则转向了更具体的风景描写。前者描述了水面上船只轻轻摇曳的情景和岸边红色花瓣飘落的景象,后者则是对新长出的竹子的赞美,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自然的恒久不变。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美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