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
只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
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
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

【题解】幽光亭是余氏的家亭,作者曾在此作诗。《唐才子传》卷八载:“余则天之妹,善琴棋书翰。则天时为女学士。”此二首当是作者为纪念这位妹妹而作。

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

“自夺”指余则天被武则天夺去帝位,成为尼姑。“自夺”句说自从妹妹出家之后,她所居之处,就已没有那种令人神往的风光了。

只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

“宿草”指余则天的坟前长满了野草,“生刍”指人们为她献上的祭品。两句写余则天死后,连她的坟墓都荒芜不堪,再也没有人为她送祭品了。

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

“儒冠”指儒者的帽子,古代读书人戴的帽子上往往装饰有鸟羽,故称。“史笔”指史书。诗人用这二句表示对余则天生前地位和身后境遇的惋惜之情。

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

“丘壑”指山泽。“金朱”指黄金。这二句写诗人认为,余则天的遗恨,就是未能在山泽间安身。诗人认为,她生前追求高官厚禄,到死也未能忘情于红尘俗世。

赏析:

这是一组悼亡诗,是诗人在得知余则天去世后所作。全诗通过描绘余则天生前的风光,表现她出家后墓地荒凉、无人祭祀的凄凉景象,抒发对她一生荣华富贵与死后寂寞冷清境遇的感慨。

第一首,“自夺幽人去,江山胜气无。”这二句是诗人对余则天被夺去皇位后的境况进行描写。余则天本是武则天手下的大权臣的女儿,后来入道为尼,最后死在佛门之中。从“自夺”二字可以看出,余则天的出家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的。她虽然削发为尼,但依然保持着皇帝的身份。但是,随着她的死亡,曾经属于她的江山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景象。

第二首,“只今埋宿草,谁复奠生刍?”这二句是写余则天死后,人们对她的坟墓也变得冷漠起来。昔日为她修墓送葬的人也已经不在,没有人再去祭拜她了。

第三首,“满世儒冠宠,他年史笔诛。”这二句是写余则天生前的地位很高,但是到了她去世之后,人们不再关注她的事情。诗人认为余则天生前虽然得到了很高的荣誉,但是死后却落得无人问津的地步。

第四首,“未应丘壑底,遗恨失金朱。”这二句是诗人对余则天的一生进行评价。诗人认为余则天一生都在追逐名利,但是她死后却一无所有,只留下一些遗憾罢了。诗人认为余则天的遗恨在于,她一生追求权力和地位却从未真正放下过,最终却落得一个孤独的结局。

这首诗通过描绘余则天生前和死后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余则天命运的感叹和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