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逢浅夏,浓绿屡低巾。
地冷犹衣裌,村香已食新。
菰蒲浑欲老,鱼鸟自相亲。
倚杖看孤月,悠悠何处人。
天长道中三首
山行逢浅夏,浓绿屡低巾。地冷犹衣裌,村香已食新。菰蒲浑欲老,鱼鸟自相亲。倚杖看孤月,悠悠何处人。
译文:
在山路上偶遇初夏时节,四周的绿色浓密而繁盛,仿佛要低下头来。天气寒冷,但仍穿着短衫,村庄里散发着食物的香味。菰草和蒲草都已经老了,鱼儿和鸟儿却依旧亲近。靠着拐杖看着那轮孤独的月亮,心中不禁生出无限的迷茫与孤独,不知身处何方。
赏析:
汪藻的这首诗《天长道中·山行逢浅夏》描绘了初夏山行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感受。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一句“山行逢浅夏”设定了时间和环境背景,即山路上遇到的是初夏时分。这个时间点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他是如何感受到这个季节的特点的,这为后续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浓绿屡低巾”则具体描述了初夏的景色。这里的“浓绿”可能是指树木或草丛等植物茂盛的样子,而“屡低巾”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些绿色植物仿佛随时准备低垂下来的动态,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稍带凉意的氛围。
第三句“地冷犹衣裌,村香已食新”进一步描绘了初夏的气候特点。虽然气温较低,但人们依然穿着短衫,因为村庄中散发出的食物香气让人感到新鲜可口。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自然条件的严酷,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热情的态度。
第四句“菰蒲浑欲老,鱼鸟自相亲”则转向描写自然界中的生物。菰草和蒲草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已经显得有些老化,但鱼和鸟却依然保持着它们亲近和谐的关系,这反映出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互助和共生状态。
最后的“倚杖看孤月,悠悠何处人”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诗人独自倚靠在拐杖旁,望着夜空中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迷茫和对人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也反映了他对人间温暖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山行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挖掘,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有视觉美感又充满情感色彩的艺术空间,让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生命的活力以及人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