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兼暄暑,川原半雨晴。
雉场时一雊,蛙亩忽齐鸣。
斗粟违高枕,囊衣度古城。
读书成底事,投老失春耕。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节物兼暄暑”,暑:热。节物:指时节和物品。暄:暖和,温暖。暑气渐消,天气转凉,节令与物品都适宜了。“川原半雨晴”。川原:河流、田野。半雨晴,雨过天晴后的一半,即阴晴相半。“雉场时一雊”,雉:野鸡。雊:鸟鸣叫声。雉场上不时有野鸡鸣叫。“蛙亩忽齐鸣”,蛙:青蛙。齐鸣,声音同步。蛙鸣声从田间突然一齐响起。“斗粟违高枕”,斗: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高枕,高高的枕头。违:违反。斗量的粮食不能违背自己的理想而放弃高远的志向。“囊衣度古城”,囊衣:用布缝制的袋子。古城:旧时的城池。囊衣穿过古城。“读书成底事”,学问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读书成了什么大事呢?“投老(年岁)失春耕”,投老:年老。失春耕,因年老而失去了春天耕种的机会。“投老”是说年老体衰,不能再从事耕作了。

【答案】

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色和感受,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对人生境遇的无奈。首联描写了夏季的景色,渲染了夏天的炎热;颔联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景象,突出了夏天的短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暗含着对自己年华逝去的伤感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