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曾此结精庐,故老犹存井臼馀。
今代子房来卜筑,要看圮上一编书。

注释:

昔人曾此结精庐,故老犹存井臼馀。

昔日有人在此建了一间简陋的屋子(精庐),当地的老人还保留着过去的生活状态。

今代子房来卜筑,要看圮上一编书。

现在有像张良一样的智者来到这里(卜筑)建设新居,他希望看到这里曾经的废墟上保存的一卷书籍。

译文:

昔日有人在此结精庐,故老犹存井臼馀。

昔日有人在此结下精修的居所,那里的老人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日常生活。

今代子房来卜筑,要看圮上一编书。

如今有如张良这样的智者来到此地,希望看到这里的废墟上保存的一卷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赞美张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昔人曾此结精庐”,诗人以“昔人”为引子,回顾了历史的长河,描绘出了一幅古人在此结庐修道的画面。这种画面既具有历史感,又充满了神秘色彩。然后,“故老犹存井臼馀”,诗人进一步描绘出这片土地的历史风貌。这里的“故老”指的是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他们的日常生活仍然延续至今,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印记。同时,“井臼馀”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这片土地的贫瘠和艰苦。

“今代子房来卜筑”,诗人以张良为引子,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张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的智慧和才能被后世传颂不衰。而诗人则用“卜筑”一词来形容张良的选择,表示他决定在这里建设新居的决心和勇气。这种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力量。最后,“要看圮上一编书”,诗人表达了他对张良的期望和祝愿。张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的著作《汉书》更是被历代学者所推崇。而诗人则希望在这片废墟上能够找到一本完整的张良著作,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历史风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感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