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作中都士,柴门每自扃。
遗经究终始,奇字讲声形。
前辈今无几,微言世莫听。
扁舟转河曲,已见故山青。
【诗句释义】:
- 漫作中都士:在中都(今北京一带)做官,但并未真正为官。2.柴门:用木头做的门,形容简陋朴素。3.遗经:指儒家经典《周易》。4.终始:始终。5.声形:字音和字形。6.前辈:指先人、前辈。7.微言:微妙的道理。8.河曲:黄河弯曲处。9.已见故山青:看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了。
【译文】:
在中都做官,却不曾真正的为国家做事;简陋的木屋,每日紧闭着柴门。研究《易经》,探究其始终变化的道理;讲解《易经》中的文字读音字形。如今能见到先人的遗风,已经很不容易了,而那些微小的道理,世人大多都不去倾听了。乘坐小船,驶向河曲之处,已经可以看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了。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闻人丈归嘉禾的情景。首句“漫作中都士”,表明他并没有真心实意地为国事操劳,只是混迹于官场而已。次句“柴门每自扃”,说明他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第三句“遗经究终始”,“遗经”指儒家经典《周易》,是说作者深钻《周易》的奥妙,研究它的变化过程,从中领悟到治国安民的道理。第四句“奇字讲声形”,说明他对《周易》的研究很细致,不仅研究它的文字读音,还研究它的字形,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最后两句写诗人听到先辈的言论后的感受,“前辈今无几”,说明作者感慨自己没有多少先贤的智慧可以继承,只能从他们留下的微小言论中去汲取智慧。“微言世莫听”,说明作者对先贤们的言论并不重视,认为它们不值得一听。“扁舟转河曲”,写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经过曲折的河道,最终看到了故乡的青山绿水,心情无比舒畅。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仕途失意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