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苍生众,真知不世逢。
方将请巡幸,然后议登封。
铸鼎未云就,乘云安所从。
尤哀此下国,无路望髯龙。
【注释】
大行皇帝挽歌辞五首:指汉顺帝刘保。顺帝永建四年(129年)正月,因宫车晏驾,群臣上表追论,于是作此挽歌。
四海苍生众,真知不世逢:四海之内的百姓们众多,他们真正懂得的道理是非凡人所能遇到的。
方将请巡幸,然后议登封:正要请求到外地巡视,才来商议要登上泰山举行祭祀的事。
铸鼎未云就,乘云安所从:铸造的大钟尚未完成,乘坐着云彩又从哪里开始呢?
尤哀此下国,无路望髯龙:尤其可怜我这个小国家,没有机会仰望那像龙一样的天子啊!
【赏析】
这首诗是顺帝刘保死后,群臣上表追论,作挽歌而作。全诗抒发了作者对顺帝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朝政昏暗、民生凋敝的不满和失望。
开头两句“四海苍生众,真知不世逢”,表达了诗人对顺帝生前政绩的肯定和对顺帝的怀念。顺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关心百姓,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两句诗以“四海苍生”和“真知”相呼应,既表明了顺帝的功绩,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追随顺帝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两句“方将请巡幸,然后议登封”,则是对顺帝生前的遗憾的表达。顺帝生前曾计划巡狩四方,以显示自己的威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未能够实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顺帝生前计划的遗憾,也表达了对顺帝未能实现这一计划的惋惜。
第三句“铸鼎未云就,乘云安所从”,则是对顺帝生前事业的无奈和感叹。顺帝生前曾有志于铸鼎,但尚未成功;又有意图乘坐云朵上天,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两句诗既表达了顺帝生前的无奈和感叹,又表达了诗人对顺帝未能实现这些宏伟计划的遗憾和失落。
最后两句“尤哀此下国,无路望髯龙”,则是对顺帝生前政治腐败的批评。顺帝在位期间,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顺帝政治腐败的不满,也表达了自己对顺帝生前未能解决这些问题的遗憾和失望。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对顺帝怀念之情的作品。它通过对顺帝生前政绩的肯定和对顺帝的怀念,以及对顺帝生前计划的遗憾和叹息,以及对顺帝生前政治腐败的批评,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