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钟应和气,和气到天中。
半为枝间绿,半作水上红。
杖策南野际,鹳鹤摩苍穹。
君子有本性,不受外物攻。
那能学攀桂,俯首嫦娥宫。
竦身摄倒景,与子凌刚风。
参旗一以展,欃抢避其锋。
举瓢酌云将,歌诗谢鸿蒙。

【注释】:夹钟、应和,都是指《诗经·小雅》中《伐木》篇中的“鸟鸣于幽谷,鱼翔于深潭”二句。应和:响应和合。应和气:指春天的生气。半为枝间绿,半作水上红——春日里,树木的枝条上是绿色的;水面上则是红色的,这是诗人眼中的春天景色。杖策南野际,鹳鹤摩苍穹——拄着拐杖来到南方的野外。鹳鹤:即鹳雀。摩苍穹:摩:触摩。穹:苍天。鹳雀在高空飞过时,与天空接触。君子有本性,不受外物攻——君子的本性是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的。那能学攀桂,俯首嫦娥宫——那又怎么能像嫦娥一样低头呢?

【赏析】:此诗写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全诗以春景起兴,由春景而引出自己的感想,进而抒写作者的情怀。

首联两句写景。“春怀”,点明题旨,表明了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因春天到来而产生的。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自然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夹钟、应和气,和气到天中。”“夹钟”、“应和气”均指春风。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和气”在这里既是指春风,也是比喻人的性情温和。“和气到天中”是说春风之和,吹遍大地,达到天空之中。这句写春天的气象变化,也暗示诗人内心的感受。

颔联两句写人对自然的感应。“半为枝间绿,半作水上红。”“半为”与前文的“应和气”相呼应,说明春风所到之处,到处是一片生机。诗人把春风比作画家,春风就是那位画家。画家用笔挥洒自如,笔下的自然景物就生动起来。“枝间绿”“水上红”是诗人眼中看到的春天景色。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美。

颈联两句写人与自然的和谐。“杖策南野际,鹳鹤摩穹窿。”“杖策”是拄着拐杖。“南野际”指向南郊野外。“鹳鹤摩穹窿”指鹳、鹤等鸟类在蓝天中飞翔时与天空接触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拄着拐杖走到郊外,看到鹳、鹤等鸟类在蓝天中飞翔,它们摩顶触天的身姿与天空相遇。

尾联两句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君子有本性,不受外物攻。”“君子”即作者本人,“本性”指人的本真性情。“不受外物攻”意思是说人的本性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那能学攀桂,俯首嫦娥宫。”“那能”与前文的“那能”相呼应,表示反问。“学攀桂”指模仿月亮上的嫦娥仙子。“俯首嫦娥宫”意为低头向嫦娥看齐。

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诗人认为做人应该保持本色,不应随波逐流,更不应该向世俗的诱惑低头,否则就会失去自我。这里的“参旗”指的是北斗星。“一以展”,“参旗一”指北斗七星,“一以展”指展开,引申为展现,展示的意思。“欃抢避其锋”指彗星避开了它的锋芒。“举瓢酌云将”指舀取天边的云彩作为酒器。“欃枪”指彗星。“歌诗谢鸿蒙”,意思是用诗歌来感谢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