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五马只儒酸,都说先生大耐官。
去国十年虽已久,爱君一念不曾寒。
定知前辈如公少,好与今人作样看。
归日不须囊薏苡,有书堪录荔堪乾。
【解析】
此诗首联写吴太博之官位显赫,但“五马”只是儒生酸腐之辈的比喻,言其不拘小节。颔联写吴太博虽然已经去国十年,但仍然念念不忘君王,表现了其对君王的赤忱之心。颈联写吴太博为官清廉、公正,好与后人做榜样。尾联写吴太博会留下许多著作,值得后人学习。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吴太博的赞美之情。
【答案】
贵为五马只儒酸,都说先生大耐官。(用典:东汉时期,班固为太子少傅,因直言进谏被免职。)
去国十年虽已久,爱君一念不曾寒。(用典:汉文帝时,贾谊曾以死相争,后成为西汉杰出的政治家。)
定知前辈如公少,好与今人作样看。归日不须囊薏苡,有书堪录荔堪乾。(注释:薏苡:一种可入药的植物,这里泛指小草、野花。荔:荔枝,一种水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送朋友吴太博赴莆中(莆田)任职时的赠别之作。诗的开头两句,就点明了吴太博的身份和性格。他是一位高贵的官员。“贵为五马”,指的是他的官职高,地位显。但他并不以此为傲,而是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所以被称为“儒酸”。接着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他的品格高尚:人们都认为他为人正直,不贪污腐败,是个大耐官。这一句中也用了典故。汉代的名臣班固因直言进谏,被皇帝罢职,后来才得复用;而吴太博的品德,却远远地超过了班固。
三四句进一步写他的为人。他离开朝廷已经十年有余了,然而对皇上的一片赤诚之心丝毫未减,可见他对国家的忠诚。
五六句说吴太博为官清正廉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百姓着想,因此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这也是一个用典:晋代的羊祜,在荆州任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常劝导农民不要浪费粮食,还亲自到田地里劳作。他的清廉和政绩,深得人心。
七八句说吴太博为人处世有自己的主张和风格,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阿谀奉承。他希望人们能学习他的这种作风,成为一个有益于天下的好官员。这是说出了吴太博为人的根本特点。
最后两句是说,吴太博一旦回到京城,不必携带那些小草野花之类的东西回京交差,因为他知道那里有许多好书可供参考;同时,他也一定会有很多的著作流传后世,供人们学习和借鉴。这是对吴太博人品和学问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