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东随縠水流,诗人虚负一番秋。
黄花不入渊明兴,流落西风古渡头。
【注释】
江皋:指水边。见菊:看见菊花。
东随縠水:《楚辞·招隐士》“余不忍为屈原之逐”,王逸注:“余不忍与夫屈平俱弃于野,故作此文也。”东随縠水,即东去随波逐流,比喻隐居。
虚负:徒然自夸。秋:年华已逝。
渊明:陶渊明,字元亮,晋代诗人。因避乱而居田园,不仕。他爱菊花,常采菊赏玩。
黄花:这里指菊花。渊明兴:渊明的兴致。
西风古渡头:古渡口,多有荒凉之感。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首句写景,二、三句抒情,最后两句点题。全诗以“菊”为中心,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往事东随縠水流”,诗人追忆往事,想起东去随波而去的流水,联想到自己的隐居生活。这一句中,“东随”、“縠水”、“往事”等词语,都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眷恋之情。
“诗人虚负一番秋”,这里,诗人把“虚负”二字用在自己身上,说自己没有好好利用时间,辜负了一年的时光,感叹自己未能抓住时机,实现抱负。这一句中的“虚负”和“一番秋”两个关键词,都透露出诗人的感慨之情。
“黄花不入渊明兴”,“黄花”即菊花,诗人在这里以“黄花”喻指自己,说自己虽像菊花一样美丽,但却没有像陶渊明那样有高洁的品格,不被世人欣赏。这一句中,“入”、“不入”和“渊明兴”三个词语,都带有强烈的对比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流落西风古渡头”,诗人将自己的命运比作飘泊无定的落叶,在秋风中飘摇,最后落在荒凉的古渡头。这句中,“西风”、“古渡头”等词语都带有明显的季节感,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这首诗通过咏菊来抒发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失落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