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好读书,莫将名实自相诬。
由来废冢谁为者,诗礼相传大小儒。

【注释】

是:这;废冢:空墓;儒字韵二首:作者自编的诗题。

【赏析】

这首诗写读书人要正确对待“非”与“是”,不能以名实相诬,而应继承发扬“诗礼”传统。诗人在《自序》中说:“予读《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为知言也。又读之而叹曰:‘斯言岂易传哉!’夫道者,天下之公器,人人各执其所明,以自为是,而不相许者,亦多矣。故予作《是是非非论》一篇。……予尝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然卒无成功者,其遇命者邪?抑天固限人以短长乎?曰:不然。吾闻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苟有以异于人则仕矣。仕至则可受禄劝功,以奉养父母,所以待其身者,岂不厚哉?若其不幸,不得以官职行其志,独行其意,则退而老于家。其道易知而难行,惟君子能为之。”此诗即表达了这种思想。

诗的前四句说,读书人应该正确对待“是非”,不应把名利看得很重。这里强调了读书人的修养和操守问题。

中间四句指出,历来被世人称为圣人的人,他们并不是凭空地就能做到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成就大业的。这里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一联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概括了前四句的意思:只有那些真正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在世上留下不朽的业绩。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主张读书人应该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同时,他也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