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注释】
禁密:即“禁密令”,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法令,禁止民间私藏兵器和武器。因:因为。机闲:机会。太平:指政治安定,社会安宁。山河:这里指国家。设险:设置险要。道德:这里指国家的法制。岂:难道,哪里能容得。不究(ju)千一义:即“不言千一义”。不究,不追究。空传百二名:空传,徒传,无实。百二:指中国在战国时期,以关中为秦国的根据地,故称为百二重。名:名声。遐方:远处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诗的前两句写由于战争而带来的混乱,以及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情。第三句写国家虽然有险要的地势,但仍然被破坏,这主要是因为道德沦丧。第四句指出,即使没有战争,国家也不需要武力来保护。第五、六句写由于政治的清明,所以不必再进行战争,因此也就不需要用鸡鸣来警告敌人了。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