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晓露边,且喜又添年。
动悔须有悔,求全未必全。
处人心上事,道物性中言。
寰宇虽然广,其谁曰不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首先读懂全诗,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意图;然后逐句翻译,并注意一些重要词语的含义;最后分析其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解答此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理解诗词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赏析。
浮生吟
浮生晓露边,且喜又添年。
动悔须有悔,求全未必全。
处人心上事,道物性中言。
寰宇虽然广,其谁曰不然。
注释:
①“浮生”:指人生。“晓露”:指清晨的露水,比喻生命短暂。②“且喜”:意思是说,庆幸的是又增加了一岁。③“动悔”:即行动后悔。④“求全”:指追求完满。⑤“处心”:指在心中。⑥“道物”:指谈论自然物。⑦“寰宇”:泛指天地间。⑧“其”:代词,指人们。
译文:
人生如同晨露那样短暂,庆幸的是又度过了一年。
做事如果总想完美,那么往往就会失败;
想要事事都圆满,结果却未必能够如愿。
人总是喜欢议论天、议论地,
而天地广大,却没有人说它不完美。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晚年的作品。元好问(1193—1257),字裕之,号遗山居士,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诗人、文学家、史学家。他在青少年时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中第,后来他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为金亡后北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元代初期北方著名的文学家。
“浮生”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且喜”,是庆幸之意,因为自己又长了一岁了,这当然是诗人所乐意的。“又添”二字,表明诗人对人生的珍惜。“岁”,在这里既指人的岁数,也指人的寿命。《诗经·大雅·荡》云:“载胥及溺,亦孔之哀。”这里借“岁”来表达对人生的忧虑和对死亡的担忧。
“动悔”两句,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是《史记·留侯世家》中刘邦欲烹樊哙的故事,二是《晋书·刘毅传》中刘毅与殷仲堪争宠的故事。诗人认为,一个人行事不能过于刻薄,因为“须有悔”;也不能贪得无厌,因为“求全未必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应该有所节制,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心上”三句,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谨慎细致,不可轻率从事;同时,人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诗人通过这些观点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
“寰宇”两句,诗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他借用“天地之间”这一概念,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破坏自然、掠夺资源。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存在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意义。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