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昭昭是可尊,岂宜他适复□□。
珠藏水底川须媚,月到天心夜不昏。
礼乐不□□□□,诗书自可造形论。
直须去尽秋毫迹,□□□□□□□。

【注释】

和人语道吟:与人交谈谈论诗。

昭昭 :明白,明显。

□□ :指世俗的荣华富贵。

川须媚:指江河水波必须顺从地流向大海。

月到天心夜不昏:月亮升到天上时,夜晚就不会黑暗了。天心,指天空的中心。

礼乐不□□□□:指礼义教化不用去追求世俗功名富贵。

□□□□:指用诗歌来阐明道理。造形论:指用诗歌来阐述各种道理。

秋毫迹:指微小的瑕疵。这里指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力求避免的微小错误。

【译文】

我的诗道很明确,这是应当受到尊重的,怎么能又去追求那些世俗荣华富贵呢?

珍珠深藏在海底,河水却要顺流而进,这就像诗人的诗歌也应该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

月亮到了天心,夜晚就不会有黑暗了,这同样说明诗人的诗歌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礼义教化不用去追求世俗功名富贵,只要用诗歌来阐明道理就可以了。

最后指出要去除诗中的微小错误,才能达到“大雅”的境界。

【赏析】

此诗表达了对世俗荣华富贵的否定和对诗歌本质的理解。首联直接表达自己坚守诗道的立场和态度。颔联通过“珠藏水底川须媚”与“月到天心夜不昏”两个比喻,阐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诗歌应该是自然而然、顺流而下的,而不是像世俗那样追求荣华富贵。颈联进一步阐释这一观点:礼义教化不需要追求世俗功名富贵,而是应该遵循自然法则。尾联则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创作要求——去除诗中的微小瑕疵,以达到“大雅”的境界。整首诗充满了对诗歌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创作的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