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诗句释义及翻译:
-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 “千里”指距离之远。
- “南山”通常指的是终南山,而“华山”则特指华山。
- “二山”指的是这两座山。
- “有修□□”中的“修”表示精心或修饰,“□□”是某种植物或建筑的意象,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山中的植被或建筑。
-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 “□时禾黍交搔□”描述的是秋季的景象,这时稻田中的稻穗和黍子交织,在秋风中轻轻摇摆。
- “□静禽鱼相与闲”描绘了秋天水鸟和鱼类悠然自得的状态,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弋。
-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 “好景尽□□扬外”意味着美好的景色已经扩展到远处,无法再被欣赏到。
- “虚名不显落□□”表示虽然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却不为人所知。
-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 “□□□”可能是对某个人物或物的称呼,但此处没有具体解释。
- “有心旨”表明这个人物或物是有特定意图或目的的。
- “自谓羲皇正却还”中的“羲皇”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或女娲,这里的“正却还”可能是指回归本初、自然的状态。
- 综合来看,诗人可能在批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完美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意义的事物或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描写了自然界和人造之物的美与价值问题,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无价以及追求虚名的无益。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名利的美学追求。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