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已消冰已开,风光渐觉拥楼台。
旅人未遂日边去,春色又从天上来。
况是樽中常有酒,岂堪岭上却无梅。
若非太守金兰契,谁肯倾心重不才。

残雪已消冰已开,风光渐觉拥楼台。

旅人未遂日边去,春色又从天上来。

况是樽中常有酒,岂堪岭上却无梅。

若非太守金兰契,谁肯倾心重不才。

诗句释义

  1. 残雪已消冰已开:这句诗描述了冬天的积雪已经完全融化,冰块也已经开始融化。这里的“残雪”与“冰已开”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风光渐觉拥楼台:这句诗描绘了随着季节的转换,周围的景色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仿佛有一股暖风包围着高楼。这里的“拥楼台”形象地表达了周围景物的包围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氛围。

  3. 旅人未遂日边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到达远方的遗憾。这里的“日边去”可以理解为对远方的追求,而“未遂”则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无奈。

  4. 春色又从天上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生和希望。这里的“天上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给人带来温暖和生机。

  5. 况是樽中常有酒:这句诗表达了在美好时光中,人们常常能享受到美酒带来的快乐。这里的“樽中常有酒”意味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常常伴随着美酒,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6. 岂堪岭上却无梅:这句诗表达了对于没有梅花的遗憾。这里的“岭上”可以理解为高耸的地方,而“无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缺失。

  7. 若非太守金兰契:这句诗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这里的“金兰契”指的是深厚的友谊,而“若非太守”则强调了这种关系的特殊性。

  8. 谁肯倾心重不才: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被理解和接纳的渴望。这里的“倾心”可以理解为真心诚意,而“重不才”则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认可。

    译文

    残雪已融,冰水初融,风光渐渐变得明亮,仿佛拥抱着高楼。旅人在远方未曾实现愿望离开,春天的色彩又从天边涌来。何况是樽中常有的美酒,怎能忍受岭上有却没有的梅花?如果不是太守与我有着深厚的情谊,谁能愿意对我倾注如此多的情感并重新审视我的缺点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季变化,表达了诗人在不同季节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于自身才能的认识和自我反思。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