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危楼小雪晴,晚来闲望逼人清。
山横暮霭高还下,水隔疏林淡复明。
天际落霞千万缕,风馀残角两三声。
此时此景真堪画,只恐丹青笔未精。
注释:
百尺危楼小雪晴,傍晚时分,闲望时被这晴朗的天气所逼。
山横暮霭高还下,远处的山在暮色中显得有些低矮。
水隔疏林淡复明,水隔稀疏的林子,使远处的景色看起来又明亮了一些。
天际落霞千万缕,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天边,形成一片片红色的云霞。
风馀残角两三声,微风吹过,带走了最后几声的号角声。
此时此景真堪画,此时此刻,这种景色真是美得让人无法用笔墨来描绘。
只恐丹青笔未精,只是恐怕我手中的毛笔还不够熟练,无法画出如此美丽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楼所见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的美丽展现给读者。
首句“百尺危楼小雪晴”,描绘出了一座高耸入云、险峻无比的高楼。在雪后的晴朗天空下,这座高楼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里的“小雪晴”既表现了天气的清朗,也烘托出高楼的巍峨。
颔联“山横暮霭高还下,水隔疏林淡复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暮色中的山峦似乎在云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高远而神秘,而远处的水边则在疏密相间的树林间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些景象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颈联“天际落霞千万缕”,诗人的视线从高处转向天际,只见晚霞映照在广阔的天空中,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这里的“落霞”不仅指晚霞本身,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感慨。而“风馀残角两三声”,则是对声音的描绘。晚风过后,残留的军号声似乎也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色彩,增添了一份凄凉之美。
尾联“此时此景真堪画,只恐丹青笔未精”,诗人感叹于眼前的美景如此美丽,仿佛是一幅绝妙的画作。然而,他又担心自己的笔力不够,无法将这份美完整地描绘出来。这里的“丹青笔”指的是绘画的毛笔,诗人用它来比喻自己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的局限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艺术表达方式的反思和思考,使得这首诗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深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