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兴况未全衰,岂谓天心便弃遗。
长具斋庄缘读易,每惭疏散为吟诗。
人间好景皆输眼,世上闲愁不到眉。
生长太平无事日,又还身老太平时。

清风短吟(注释)

清风未全衰,天心岂弃遗。

斋庄缘读易,疏散为吟诗。

人间好景多输眼,世上闲愁不到眉。

太平生长人老后,又还身老太平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闲暇之余,以清风为伴,吟咏诗歌,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第一句“清风兴况未全衰”,诗人以清风为喻,表达自己的心情依然旺盛,并未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这里的“兴况”指的是诗人的心情状态,“清风”则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一种心境或者情感。

第二句“岂谓天心便弃遗”,诗人表达了对天心的信任和依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天心都是不会放弃自己的。这里的“岂谓”是一种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诗人对自己的信念。

第三句“长具斋庄缘读易”,诗人以斋庄为喻,表示自己在阅读《易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宁静的心态。这里的“斋庄”是古人的一种修行方式,表示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第四句“每惭疏散为吟诗”,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一种自责,认为自己过于沉迷于诗歌的创作,以至于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这里的“散乱”是指生活的无序或者杂乱,“为吟诗”则是指诗人因为诗歌创作而忽略了其他的事务。

第五句“人间好景多输眼”,诗人感慨人间美好的景色总是容易被人忽视,只有自己才能看到这些美景。这里的“输眼”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示自己只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第六句“世上闲愁不到眉”,诗人表示自己的烦恼和忧愁很少会困扰到自己的眉头,这是因为他能够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这里的“闲愁”是一种轻松的忧愁,表示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时,总是能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最后一句“生长太平无事日,又还身老太平时”,诗人感叹自己一生都在太平盛世中度过,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动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再享受这种生活的时代。这里的“太平”和“太平时”都是指和平安宁的时代,而诗人却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再享受这种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清风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