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考生应结合诗歌具体的语境及诗人的情感来理解。此题为五言古诗,全诗为“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其中“簪绂”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头饰;“管弦”是古代乐器。
第一句中的“盛化”,“盛”有兴盛之意;“化”指教化。“观盛化”意谓目睹盛世教化之盛,这里指唐宣宗大中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发展,社会风气好转。
第二句中的“云开”,意为云雾散开。“见天”,即看到天空。这句意思是当云雾散开之后,人们又看到了晴朗的天空。这里用一“见”字,把云开天明的瞬间表现得十分生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喜悦。
第三句中“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都是指自然景色的变化。这里的“草木百年新雨露”是指花草树木生长了整整一百年,而在这期间却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现在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新雨露,所以草木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两句写景,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漫长,还写出了景物变化的过程。“车书万里旧山川”则是指国土辽阔,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这里写的是祖国大好河山,也是对当时国泰民安、百业兴旺的最好证明。
第四句中的“簪绂”,指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头饰;“管弦”是古代乐器。“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两句都是说在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官员们戴着头饰、吹奏着乐器,过着悠闲的生活。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富足、安乐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第五句中的“人老太平”,是指人民生活在太平的时代,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春未老”,是指春天尚未结束,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是对上文所叙述的国家的太平景象的总结和概括。
最后两句中的“莺花”,是莺歌花舞的合称,这里指欢乐的场面;“无害”,是无害的意思。“莺花害日高眠”,意思是在莺歌燕舞、百花盛开的美好时光里,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高枕酣睡,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是对前文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进一步颂扬,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答案】
《观盛化吟》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7年),当时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作者目睹盛世教化之盛,遂作此诗抒怀。
译文:
五代十国纷争不息的年代过去了,如今云开雾散又见到了蓝天碧空。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草木又沐浴了新的雨露阳光。
千里万里的大好山河,曾经经历过多少战争,现在依然如此美丽壮观。
在平地上普通百姓,头戴官帽身穿锦衣;在园林亭苑之间,也能听到琴声悠扬。
人们虽已步入老年,可还是享受着太平之春;莺歌燕舞的美景让人陶醉,太阳高悬之时,人们安然入眠。
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观盛化”的命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的繁荣景象。首句点明主题——盛世。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乱世纷扰了近一个世纪,但经过长期的混乱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一朝”二字,道出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感慨。一个“云”字既写出了云彩消散的瞬时感,又暗示了时间跨度之长。“见
天”二字更是把云消雾散的刹那间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间”字,既表明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也表明这个时期的动荡不安
。“乱离”二字,既揭示了作者心中的感慨,也表明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无奈之情。
颔联“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承接首联,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景象。“百草”二字既表明了百
年的时间跨度,又表现出了草木茂盛的景象;“新雨露”既表现了大地的滋润,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到来。“万水千山”既表明了
地理的距离,又象征着新旧时代的更迭。“旧山川”三字既表明了历史的痕迹,又预示着新时代的辉煌成就。尾联“人老太平春
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则是对上联的具体化展开。尾联两句将前两联所描绘的景象加以具体化、形象化。“人老太平春未老”既
表明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赞美和期待,也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莺花害日高眠”既描绘了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象
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