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锡相从更一巾,一巾曾拂十州尘。
心通佛性久无碍,口道儒言殊不陈。
吴越江山前日事,伊嵩风月此时身。
闲行闲坐松阴下,应恃眼明长笑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语言生动,富有诗意。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诗句解释:
- “还圆益上人诗卷”:指的是归还给圆益上人的诗卷。
- “瓶锡相从更一巾”:意思是瓶子和锡罐相伴,用一巾拭擦。
- “一巾曾拂十州尘”:意味着一巾(即手帕)曾擦拭过十州的尘埃。
- “心通佛性久无碍”:表示心中通达佛性,长久没有障碍。
- “口道儒言殊不陈”:指嘴里说着儒家的话,却并不陈腐。
- “吴越江山前日事”:指的是吴越的江山,那是过去的事情了。
- “伊嵩风月此时身”:伊山和嵩山的风景,此刻正在自己身上。
- “闲行闲坐松阴下”:在松树荫下的闲适行走和坐着。
- “应恃眼明长笑人”:应该是依靠视力好,经常嘲笑他人。
译文:
归还给圆益上人的诗卷,
瓶子和锡罐伴随左右,用一巾擦拭。
手帕曾擦拭过十州的尘埃,
心中通达佛性,长久没有障碍。
嘴里说着儒家的话,却并不陈腐。
吴越的江山,那是过去的事了。
伊山和嵩山的风景,此刻就在自己身边。
在松树荫下的闲适行走和坐着。
应该依靠视力好,经常嘲笑他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他认为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同时,他也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不被外界所影响。此外,他还通过描述自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