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圣与仁吾岂敢,空言犹足慰虚生。
明开教劝用常道,永使子孙持善名。
此日贻谟情未显,他时受赐事非轻。
庶几此意流天下,天下何由不太平。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下面是逐句释义:
若圣与仁吾岂敢,空言犹足慰虚生。
如果能够拥有圣明的品德和仁慈的品性,即使只是空谈也足以安慰空虚的灵魂。
明开教劝用常道,永使子孙持善名。
通过明开教化,引导人们遵循常道,让他们的子孙能够继承并保持美好的名声。
此日贻谟情未显,他时受赐事非轻。
今天所留的遗训尚未充分体现,将来接受恩赐的事情不会轻率。
庶几此意流天下,天下何由不太平。
希望这种理念能够传播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那么天下怎么会不太平呢?
注释:
- 教劝(jiào quàn):教导和劝勉。
- 圣(shèng):指圣人,具有高尚品质和智慧的人。
- 仁(rén):指仁慈,具有善良的心性的人。
- 空言(kōng yán):空洞的言论,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言辞。
- 虚生(xū shēng):空虚的生命,这里指的是灵魂或生命状态。
- 贻谟(yí mó):遗留下来的教诲和谋略。
- 明开(míng kāi):明智地开启,引导。
- 常道(cháng dào):常规的道理或行为准则。
- 庶几(shù jī):差不多,接近。
- 流(liú):流传,传播。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强调了道德品质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即使只是空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慰那些空虚的灵魂。而真正的道德教育和传承,则应该是明智且实际的,能够引导人们遵循常道,使他们的子孙也能够保持美好的名声。诗人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的理念能够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整首诗语言朴实,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