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无异明,昼夜有异体。
人鬼无异情,生死有异理。
既未能知生,又焉能知死。
既未能事人,又焉能事鬼。
【注释】
《观物吟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天宝年间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通过描写日月的明暗、昼夜的变化、人的生死和人鬼的不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认识与感慨,同时表达了作者无法参悟生死、无法理解人鬼之间关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月的明暗、昼夜的变化、人的生死和人鬼的不同,来表现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表达作者无法参悟生死、无法理解人鬼之间关系的情感。
首句“日月无异明,昼夜有异体”以日月为比喻,说明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相同的光明,只是光线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暗示着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第二句“人鬼无异情,生死有异理”则从人的生死角度出发,指出人们对于生死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生死乃自然法则,无法抗拒,因此人们应尊重这一自然规律。
第三句“既未能知生,又焉能知死”反映了人生在世的困惑和无奈。作者认为既然不能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那么也无法知晓死亡的降临。这种认识揭示了人生短暂、无常的特点。
最后一句“既未能事人,又焉能事鬼”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局限性。人无法像对待亲人一样去侍奉鬼神,因为鬼神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一种信仰和精神上的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比日月、昼夜、生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