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
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
尘垢用水洗,邪淫非能淋。
必欲去心垢,须弹无弦琴。
这首诗通过对比“洗身”和“洗心”,揭示了人们对于外在表象的清洗往往只是表面功夫,而对于心灵深处的污垢却难以清除。作者通过使用“尘垢”、“邪淫”等关键词,表达了对道德败坏、人性扭曲的批评。最后一句“必欲去心垢,须弹无弦琴”,则寓言式地告诉人们,只有内心纯净如明镜,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去除内心的污垢。
注释:
- 人多求洗身:众人都追求外在的清洁,但很少有人关心自己的内心。
- 殊不求洗心:与此相反,人们并不寻求心灵的净化。
- 洗身去尘垢:通过洗澡来清洗身体上的灰尘和污垢,这里比喻外在的污染。
- 洗心去邪淫:通过自我修养来净化心灵,去除邪恶的欲望。
- 尘垢用水洗:尘垢可以被水清洗干净。
- 邪淫非能淋:邪恶的行为不能被水清洗掉。
- 必欲去心垢:如果一定要除去心灵的污垢。
- 须弹无弦琴:这里用弹无弦琴来比喻修身养性的过程,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追求外在形象而忽视心灵纯洁的批评。诗中通过对“洗身”与“洗心”的描述,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外在美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内在的修养和提升。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充实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