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川移家入空谷,手招白云守茅屋。
惟恐人窥炼药炉,锁断青峦泻垂瀑。
只留一径通飞鸟,其间想透三仙岛。
野童犹摘凤文梨,村老闲锄燕胎草。
人将外物为真物,反笑山栖衰草窟。
玉臼丹成兔欲眠,蚯蚓黄蒿几钻骨。
此去世间应不远,尚存犹可分苔藓。
两幅生绡若可凭,先寄胡麻与鸡犬。
这首诗描绘了稚川移居山谷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稚川移家入空谷,手招白云守茅屋(首句)。
稚川,即葛稚川,传说中炼丹求仙的人物。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他隐居到山谷之中,手招白云,守着茅屋,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
惟恐人窥炼药炉(次句)。
炼药炉,指的是他用来炼丹的器具。诗人担心外人窥探他的炼丹过程,所以锁断青峦,使瀑布泻下,以隔绝外界的目光。
只留一径通飞鸟,其间想透三仙岛(第三四句)。
只有一条小路通达飞翔的鸟儿,在这小路上可以想象出三个神仙居住的岛屿。这里的“三仙岛”是诗人虚构的,象征着他对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野童犹摘凤文梨,村老闲锄燕胎草(第五六句)。
野童,指山中的孩童。他们仍然在采摘凤文梨,村老则在闲时锄除燕胎草。这些细节展现了山中生活的朴实与和谐。
人将外物为真物,反笑山栖衰草窟(第七八句)。
人们往往将外物视为真物,却反而嘲笑那些居住在山中、被衰草包围的洞穴。这里讽刺了世人对于物质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误解。
玉臼丹成兔欲眠,蚯蚓黄蒿几钻骨(第九十句)。
玉臼,指的是用玉石制成的研磨工具。丹成,意指炼丹成功。兔子即将入睡,而蚯蚓和黄蒿却被钻得几乎要断裂。这里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炼丹过程中的艰辛和危险。
此去世间应不远,尚存犹可分苔藓(最后两句)。
诗人认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后,应该不远的距离内还有一片净土,可以保留一些苔藓来纪念他的遗志。
两幅生绡若可凭,先寄胡麻与鸡犬(结尾)。
这两幅生绡如果能够实现,我会先寄给你一些胡麻和鸡犬。这是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稚川隐居山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讽刺世人对于外物的过度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误解,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