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色牵人出,春风恼不归。
鸟争呼永日,花各醉斜晖。
杖策从谁去,持杯与愿违。
兵戈愁外满,人物眼中稀。
【注释】
二月二十八日雪晴步上西山亭示天用兄弟二首
晴色牵人出,风春恼不归。
鸟争呼永日,花各醉斜晖。
杖策从谁去,持杯与愿违。
兵戈愁外满,人物眼中稀。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罢官回乡后。诗的开头两句“晴色牵人出,春风恼不归”,描绘了初晴时明媚的景色和诗人的惆怅情怀。
“晴色牵人出”一句中的“晴色”指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而“牵人出”则是指这种天气让人忍不住想出去游玩。这里不仅写出了天气的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期待。“风春恼不归”则是说春天的风让人难以归家,可能是因为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也可能是因为春天的气息让人心生留恋。这里的“恼”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两句“鸟争呼永日,花各醉斜晖”则是描写了诗人在西山亭中所见的美景。鸟儿争相鸣叫,仿佛在欢迎长久以来未曾见到的客人;花儿各自沉醉在斜晖之中,仿佛在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刻。这两句通过对鸟儿争鸣、花儿沉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西山的美丽风光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杖策从谁去,持杯与愿违”则转折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手持拐杖,准备踏上归途,但却发现自己的愿望已经违背了初衷。这里的“杖策”指的是拄着拐杖,而“持杯”则是指拿着酒杯。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感。
最后两句“兵戈愁外满,人物眼中稀”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人感叹国家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使得人们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的联系也显得越来越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淡薄。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人文思考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