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当时傅粉郎,不须汤饼试新妆。
固知桃李无国色,犹恐兰荪是俗香。
人在匡庐新结社,诗传淮楚梦还乡。
波沉不见香罗袜,空向牛腰得夜光。
花似当时傅粉郎,
不须汤饼试新妆。
固知桃李无国色,
犹恐兰荪是俗香。
赏析:
此诗描绘了郡池中的白色荷花,以及诗人在淮西的闲适生活和感慨。首句“花似当时傅粉郎”,以花比人,形象地描述了花的颜色与美貌,如同古代仕女涂粉般美丽动人(傅粉郎)。接下来的两句“不须汤饼试新妆”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装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自然和真实。
第三句“固知桃李无国色”揭示了一个普遍的认识:即使是最美丽的桃花、李花,也难以与荷花相比,因为荷花有着更独特的韵味和气质。最后一句“犹恐兰荪是俗香”,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担忧。兰花虽然清香,但却可能被误认为是低俗的香气。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清高品格的坚持以及对世俗偏见的警惕。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与桃花的对比,以及通过“不须汤饼试新妆”的反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外表与内涵、真实美与外在装饰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平庸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