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高目看儿童,晚喜低头拜鲁公。
政恐父师千载后,未输丞相百年中。
投诸魑魅知何事,碎得狻猊有底功。
长遣忠臣泣遗恨,谩营华屋照丰容。

谒颜鲁公祠时新筑怀忠堂云

平生高目看儿童,晚喜低头拜鲁公。

政恐父师千载后,未输丞相百年中。

投诸魑魅知何事,碎得狻猊有底功。

长遣忠臣泣遗恨,谩营华屋照丰容。

注释与赏析:

  1. “平生高目看儿童,晚喜低头拜鲁公。”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颜真卿的敬仰之情。”平生高目”指的是在年轻时期就仰慕颜真卿的才华和品德,而“晚喜低头拜鲁公”则表达了作者对颜真卿的尊敬和崇拜,愿意像他一样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

  2. “政恐父师千载后,未输丞相百年中。”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赶上颜真卿的时代感到遗憾和无奈。”政恐父师”意味着自己担心无法超越父亲颜真卿的才学和成就,”未输丞相”则是说即使自己没有达到颜真卿的高度,但也不会输给他一生的成就。

  3. “投诸魑魅知何事,碎得狻猊有底功。”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颜真卿比作魑魅(传说中的鬼怪),用“碎得狻猊有底功”来形容颜真卿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投诸魑魅”是形容自己的书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却难以与鬼怪相提并论;而”碎得狻猊有底功”则进一步强调了颜真卿书法技艺的精湛,如同能够粉碎狻猊一般。

  4. “长遣忠臣泣遗恨,谩营华屋照丰容。”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哀叹,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长遣忠臣泣遗恨”意味着历史上许多忠臣为国家付出生命,但他们的遗愿却无法实现,令人惋惜;而”谩营华屋照丰容”则描绘了人们为了追求个人享受而忽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只留下华美的建筑物而无法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这首诗通过对颜真卿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得失的思考。同时,通过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