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春风结暮阴,乱云堆雪晚来深。
便随柳絮飞将去,谁管桃花冷不禁。
自苦多愁成客恨,不关难测是天心。
乘除妙理谁能会,明日朝暾忽满林。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景,描绘二月二十三日的暮春之景。“湖”字点明了地点,“乱云堆雪”是说乌云密布,像积雪一般,暗喻春寒料峭。第三句以柳絮自比,抒发自己被贬谪的哀愁与无奈。第四句化用李白《长干行》诗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第五六句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末两句写理,借“乘除妙理”说明自己的心境与自然之理相似。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两联为转折,最后一句又回到景物描写,这是诗歌常用的手法,称为起承转合,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二月二十三日薄雪”: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初春,当时作者因得罪权臣而遭贬谪,在湖南任岳州刺史。此诗即作于此时。“二十四番花信来时”,二十四番花信指百花盛开的时节,这里泛指春天的到来。“二月”当指南北朝春。“薄雪”即春雪,意谓初春时节,江南已下过一场雪花了。
“湖上春风结暮阴”,春风和煦,吹拂着湖面,使水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暮色。“结”字写出了春风吹拂湖面时的情景,给人以柔和、宁静的感觉。
“乱云堆雪晚来深”,乌云密布,像积雪一般,暗喻春寒料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
“便随柳絮飞将去,谁管桃花冷不禁。”诗人看到柳絮随风飘散,不禁想起自己在政治漩涡中的浮沉不定;同时,他也看到了桃花虽然美丽动人,却依然抵挡不住寒冷。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的处境比作柳絮和桃花,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感色彩。
“自苦多愁成客恨,不关难测是天心。”“自苦多愁”,意味着诗人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感到痛苦和忧愁。这种痛苦和忧愁并非源于外界的原因,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于现实的不满。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而是继续努力前行。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乘除妙理谁能会,明日朝暾忽满林。”最后两句写理,借“乘除妙理”说明自己的心境与自然之理相似。这里的“朝暾”是指初升的太阳,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认为自己的境遇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整首诗既有外在物象的描绘,又有内在情感的流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