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种琅玕岁已成,要听风雨近窗鸣。
戏将落月千寻影,幻作长离半岭声。
蕙帐梦残秋雨急,锦囊诗了夜灯清。
便须写入朱弦曲,安用能回越石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秋夜别苏思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手种琅玕岁已成,要听风雨近窗鸣。
    译文:亲手种植的琅玕树已经长成,要听到风雨在窗前的轰鸣声。
    注释:琅玕(láng gā),一种美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亲手种植的植物已经长得茂盛,而窗外却传来阵阵风雨的声音。这里的“琅玕”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志向,而外面的风雨则代表着人生的艰难险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琅玕树的生长和风雨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怀揣着梦想,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所成就。

  2. 戏将落月千寻影,幻作长离半岭声。
    译文:把落日的影子当作千寻长的山,幻想它成为半岭上的声响。
    注释: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千寻”,古代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一里;二是“长离”,即《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诗运用了夸张手法,将落日的影子比作千寻长的山,将长恨比作半岭上的声响。这种夸张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落日影子和长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怀揣着梦想,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同时,他也在用诗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和激情。

  3. 蕙帐梦残秋雨急,锦囊诗了夜灯清。
    译文:梦见蕙帐中的情景已残破,秋雨急促;写罢锦囊诗后夜深人静。
    注释:蕙帐,指香帐,用以比喻美好的梦境或理想。锦囊诗,指用锦囊所写之诗,多指佳作或情诗。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梦中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醒来后却发现夜晚已经深沉。这里的“残破”和“夜深人静”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梦境和夜色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无奈。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怀揣着梦想,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同时,他也在用诗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和激情。

  4. 便须写入朱弦曲,安用能回越石兵。
    译文:就应当把这首小诗写成曲子,何必要用武力去收复越地的军队?
    注释:朱弦曲,指琴曲《高山》、《流水》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对战争的厌恶。他认为应该用文化的力量来征服敌人,而不是用武力去解决争端。这里的“朱弦曲”象征着和平与和谐,而“越石兵”则代表了战争与冲突。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摒弃战争,追求和平。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理想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他主张用文化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武力去征服对方。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王勃的《秋夜别苏思益》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梦境、情感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他的诗词既有豪放激昂的一面,也有细腻柔情的一面,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