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投老益精明,三换鱼符寄一城。
汉相未曾除郡守,蜀祠空复拜诸生。
他年宿草人谁吊,当日清泉我作铭。
万里巴江消息断,不堪斜日上寒旌。

李使君挽词三首

赏析

在宋代的诗歌创作中,周紫芝以他的《李使君挽词三首》展现了对友人李使君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本诗通过对李使君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治剧知公老更优
  • 治剧:指治理国家政务。
  • :指李使君。
  • 老更优:表示李使君年纪虽老但仍表现出更优秀的治国能力。
  1. 谁言粟自关中漕
  • 谁言:反问,是谁说的?
  • 粟自关中漕:指粮食从关中运来。
  •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关中的物资供应情况,暗示了李使君的行政效率和地方管理的智慧。
  1. 但见钱从地上流
  • 钱从地上流:形容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
  • 通过比喻,表达出李使君执政期间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
  1. 已报南来三日政,为宽北顾一时忧
  • 南来三日政:指南方传来的好消息或新政策。
  • 北顾一时忧:指北方的忧虑或考虑。
  • 这里表达了李使君为了国家大计而忙碌奔波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1. 皇天自古无公道
  • 皇天:指上天。
  • 自古无公道:历史上从未有过公平正义的说法。
  •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不公现象的感慨,也反映了李使君对公正政治的追求。
  1. 不遣刘郎到白头
  • 刘郎:古代诗人刘禹锡的别号。
  • 不遣:不让……去。
  • 这句话是对李使君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国家服务,直至白发苍苍。
  1. 溪头万杵响春雷
  • 溪头:指溪边的山头。
  • 万杵:古代击鼓传令的鼓声,一杵相当于现在的四下敲击,所以“万杵”就是六四千下。
  • 描述了春天雷声隆隆,鼓声震耳欲聋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
  1. 谈笑争看雉堞开
  • 雉堞:古代城楼的外壁,有垛口,形状像鸡冠,故名。
  • 争看:争相观看。
  • 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城楼上争相观看的场景,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1. 鼛鼓不须催昼急
  • 鼛鼓:大鼓声。
  • 不须催昼急:不需要催促白天急促行动。
  • 这里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1. 丽谯疑复自天来
  • 丽谯:古代城门上的高楼,用以瞭望、报警等。
  • 疑复自天来:似乎来自天空的警报声。
  • 这句诗描绘了城市中高楼上的警钟响起,仿佛是从天而降的警报声。
  1. 一樽谁酹风前酒
  • :古代祭祀时用酒浇在地上以示敬意。
  • :疑问语气词。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好友李使君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们共饮的温馨记忆。
  1. 万柳空垂雪后栽
  • 万柳:无数的柳树。
  • 空垂雪后栽:形容柳树在雪后更加显得生机勃勃。
  • 这句诗描绘了冬天雪后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和生命力。
  1. 鲁史书城三十六
  • 鲁国史:泛指历史记载。
  • 书城三十六:形容记录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这两句诗赞扬了李使君政绩的卓著,同时也表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 不殚民力独公才
  • 不殚:竭尽。
  • 民力:人民的力量。
  • 独公才:只有李使君具备这样的才华和能力。
  • 这句诗表达了对李使君卓越才能的认可,同时也突出了他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李使君挽词三首》不仅在形式上严谨工整,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意。周紫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李使君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这些诗句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鉴赏的素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