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翁久已一故无,聊睇逸骥方过都。
公是风流小摩诘,我为无用长侨如。

【注释】

“季共”:即李季共,李之仪的字。“月夜见怀竹坡”:竹坡,即李公择(字竹坡)的号。“子绍韵”:李之仪字端叔,苏轼门下弟子。苏轼有《子瞻诗》一集,其弟苏辙有《东坡先生诗传》。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当时作者已年过半百,而官运不顺,久困京中,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在这首诗中,以“衰翁”、“故无”自况,抒发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慨;同时,又用“逸骥方过都”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未得到赏识。全诗风格苍劲有力,沉雄悲壮。

首句“衰翁久已一故无”,诗人首先感叹自己已经到了老迈的年纪,而且仕途上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这一句是全诗的开端,也是对全诗主题的高度概括。

第二句“聊睇逸骥方过都”,诗人以逸骥比喻自己的才华,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是还有能力去追赶那些曾经超越自己的人。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将自己与那些超越他的人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执着追求。

第三句“公是风流小摩诘”,诗人在这句中,以公是比喻李之仪。李之仪是苏轼的学生,他的诗风清新俊雅,被后人称为“小摩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是那样一个文采飞扬的文人墨客。

第四句“我为无用长侨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但是我却无法摆脱这种束缚。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感慨,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的风格苍劲有力,沉雄悲壮,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咏怀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