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辀来下未为轮,九奏迎神不动尘。
想得椒浆初奠后,夜归犹有月随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仲平(名不详)在太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行礼时的情景的描绘。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次韵仲平十七夜太社行礼月色如昼 —— 这首诗是欧阳修根据他人所作诗而作的次韵,即模仿原诗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创作。“次韵”是一种诗歌形式,指用同一首诗的形式,但用词不同、风格各异来写同一题目。这首诗的标题“次韵仲平十七夜太社行礼月色如昼”,意味着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受到了他人的诗作《次韵仲平十七夜太社行礼月色如昼》的影响。
龙辀来下未为轮,九奏迎神不动尘。 —— “龙辀”指的是一种车辕的形状,像龙一样弯曲,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了车辕的形态。“未为轮”是指还没有成为车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一辆装饰华丽的车辕缓缓降落,尚未形成车轮的样子。“九奏迎神”是指多次奏乐迎接神灵,“不动尘”是指演奏的声音非常和谐,以至于连尘土都未能扰动。这两句诗描绘了太社礼现场庄严肃穆的场景。
想得椒浆初奠后,夜归犹有月随人。 —— “想得”表示回忆,“椒浆”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祭祀中,这里指祭祀用的祭品。“初奠”是指在祭祀开始时初次放置祭品的动作。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祭祀结束后,月亮陪伴着人们回家的画面。
译文:
龙车降下还不算轮,九次奏乐迎神不扬尘。
想起祭祀刚摆上香,夜归仍有月光跟人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祭祀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祭祀活动的尊重和怀念。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祭祀的过程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龙辀来下未为轮,九奏迎神不动尘”这两句,通过对比龙车降临前与祭祀开始后的状态,展现了祭祀的庄严与神圣。此外,“想得椒浆初奠后,夜归犹有月随人”这两句则描绘了祭祀结束后的美好景象,以及月亮伴随人们回家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和美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