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倦徂征,忽忽厌羁旅。
出门复风埃,况乃迫繁暑。
兹游惬初心,突兀见精宇。
高人昔所庐,树木亦奇古。
微风入冠裳,林影散廊庑。
僧窗静无尘,灯火照眉宇。
阅此坦腹姿,须发稀可数。
乐死固不虚,颜色如处女。
平池渺清深,淅沥过新雨。
谁言临池工,至技本天与。
鹅群久已空,团扇复何许。
兴尽且当归,夜半月方吐。
晚游戒珠寺寺王逸少旧宅寺僧秉烛观王右军画像出访鹅墨二池归已三更
译文:晚上去戒珠寺,是王羲之的故居。寺里的和尚点起蜡烛来观赏王羲之的画像,我出去参观鹅墨二池,回来时已经半夜了。
注释:戒珠,地名,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曾居于此。王羲之(303—361),字逸少。
赏析:此诗记叙作者夜访戒珠寺并观看王羲之画像的情景。
悠悠倦徂征,忽忽厌羁旅。
译文:我悠闲地走出门,又觉得厌倦于这旅途的劳顿。
注释:徂征,行役。厌,讨厌。
赏析:首联写诗人在途中的所见所思。“悠悠”二字,写出诗人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和疲惫;“忽忽”,则写出诗人内心的烦闷。两句一气呵成,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苦闷心情。
出门复风埃,况乃迫繁暑。
译文:我又走出家门来到风尘漫天的环境中,何况这时天气炎热难耐。
注释:风埃,指尘土飞扬。繁暑,指酷热。
赏析:颈联写诗人在外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从王羲之故居出来,又走到外面欣赏环境,但外面又风尘满地,气候也异常炎热。“出门复风埃”一句,既是眼前实写,又是内心感受,既写出了诗人的苦闷,又为下文作铺垫。
兹游惬初心,突兀见精宇。
译文:这次出游正好符合我的本心,突然看见了精美的房舍。
注释:兹游,这里游玩。精宇,精致的房舍。
赏析:尾联写诗人观赏王羲之故居后的感想。“突兀见精宇”与开头的“晚游戒珠寺”相照应,突出了此次出游的愉悦。
高人昔所庐,树木亦奇古。
译文:当年这里住过一位高才的人,树木也非常奇特古老。
注释:庐,房屋。
赏析:颔联写王羲之故居的环境。上句写屋主高才,下句写树景奇古。“高人”二字写出主人不凡的品格。“昔所庐”三字说明这是一座古屋,“树木亦奇古”则表明这古屋周围的树木也非常奇特、古老。
微风入冠裳,林影散廊庑。
译文:轻轻的微风吹进我的衣帽中,树林的影子散在廊庑之间。
注释:冠裳,帽子和衣服。林影,指树林影子。廊庑,是廊屋的意思。
赏析:颈联写王羲之故居的环境。上句写风入衣帽,下句写风摇树林,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微风入冠裳”与“清风入我袖”相类似。“林影散廊庑”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树林的倒影随风而散的场景。
译文:僧人的房间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尘埃,灯光照亮了他脸上的皱纹。
注释:僧窗,僧房的窗子。无尘,指房间干净无尘。
赏析:此联紧承上文写王羲之故居的环境。前一句写室内环境安静,后一句写灯光照耀下的僧房。“僧窗”与“僧”相对应;“无尘”二字写出了房间的整洁;“灯火照眉宇”则写出了灯光照射到僧脸上的具体情况。
译文:看到这里他想起了过去王羲之的形象。须发稀疏可见,脸上却依然保持着少女般的美丽。
注释:须发,指头发和胡须。须发稀可数,形容人年迈。
赏析:此联紧承上文描写王羲之的形象。前句写他的容貌,后句写他的精神风貌。“须发稀可数”是说王右军虽然年老,但是精神依然旺盛,须发依然稀疏,可见其人虽老而精神不衰的风采;“颜色如处女”则进一步衬托出他的精神风貌,使整个形象更加鲜活、逼真。
译文:池塘水清且深而且明亮,淅沥声好像新雨落下的声音一样。
注释:池水清且深且明且亮,淅沥声像新雨落下的声音一样,形容池塘的水清澈、深邃、明亮、清新。
赏析:此联紧承上文描写池塘的环境。上句写池塘的水清且深且明且亮;下句写池塘的水淅沥声像新雨落下的声音一样。“池水清且深且明且亮”与“池水湛然”相类似;“淅沥声如新雨落”则生动地写出了池塘环境的幽雅和宁静。
谁言临池工,至技本天与。
译文:谁说临水作画的技巧不是天生的呢?这种技巧完全是天赋的。
注释:谁言,谁说。临池工,临池作画的技术。至技,最高超的技艺。天与,上天赐予。
赏析:尾联紧承上文抒发感慨之情。上句写赞叹王羲之的绘画技术;下句直接表明自己的感想:这种高超的技艺完全是天赋的,不是后天能够练就的,是上天赐予的。
译文:鹅群早已飞走,团扇又在哪里呢?
注释:鹅群,鹅。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妇女常用它来做装饰品。
赏析:此联写诗人观赏鹅墨二池后的感受。上句写鹅群已经飞走,下句写团扇不知去向,写出了景物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鹅群”与“团扇”相对应;“空”与“何许”相对应;“复何许”与“久已”相对应;“复”字和“何许”字都表示一种疑问语气。整句诗通过问句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感叹和无奈的心情。
译文:兴致全没了就回去吧,月儿刚露出半边脸儿还在夜里呢。
注释:复,同“反”。
赏析:最后两句是诗人结束一天游览后回到家中时的情景描写。前一句写兴尽即返,后一句写月儿初升。“兴尽”,即意趣索然之意;“月方吐”,即月亮刚刚露出脸来的意思。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归来的心境,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