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川抱空岩,春水三月深。
有鱼岁一来,琐细如寸针。
网鱼聚乾腊,白艇争分阴。
与人作苞苴,囊纱走权门。
人言投鲙残,成鱼只侵寻。
岂有仙家庖,烹鲜赤刀砧。
又言弃药滓,入水成纤鳞。
仙事亦渺茫,讵可穷本因。
不知谁作古,遗祸今犹存。
杀鱼岁亿万,可易千黄金。
仅令贵公子,醉嚼聊一欣。
世俗自乃尔,仙人亦何心。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宿琴高岩二首(其二)
长川抱空岩,春水三月深。
有鱼岁一来,琐细如寸针。
网鱼聚干腊,白艇争分阴。
与人作苞苴,囊纱走权门。
人言投鲙残,成鱼只侵寻。
岂有仙家庖,烹鲜赤刀砧。
又言弃药滓,入水成纤鳞。
仙事亦渺茫,讵可穷本因。
不知谁作古,遗祸今犹存。
杀鱼岁亿万,可易千黄金。
仅令贵公子,醉嚼聊一欣。
世俗自乃尔,仙人亦何心。
译文:
长河环绕着空旷的山岩,春水中的鱼在三月份最为肥美。
每年春天,都有鱼儿游来,它们细小得像一寸长的针。
人们用网捕捞这些鱼儿,冬天储存起来准备过年食用。
白色小船在水中穿梭,争夺着捕鱼的时间。
人们将捕来的鱼交给官府,作为礼物送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人们说,鱼肉吃剩了,只能丢弃。
这些被丢弃的鱼肉,经过河水的冲刷,变成了小鱼。
仙家的事情也像这个一样,不可追寻其根源。
不知道是谁开始这样的行为,现在仍然给人间带来了祸害。
每年杀鱼的数量高达亿万头,这足以换得千两黄金。
只是让那些尊贵的公子们能够享受一次口福。
世间的人们只知道这样做,而那些仙人又怎能不在意呢?
赏析:
《宿琴高岩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这两首诗以“宿琴高岩”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第二首中,作者通过对春天河流、鱼儿以及捕捞场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他也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嘉祐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