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峰夹天高,一水绕山麓。
鸟道盘山腰,下临千仞谷。
仰视寸草青,千章罗巨木。
转峡泻哀湍,惊雷裂坤轴。
日月所隐庇,光景不到目。
道险当舍车,重趼摩两足。
不知谁凿空,穿穴入山腹。
平生蜀道难,耳目闻见熟。
兹山亦尤物,初未挂史牍。
了知天宇间,万险自重复。
穷人重锱铢,凌冒取危辱。
岁晏霜雪多,归途戒当速。

这首诗名为《过石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和译文,并包括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两峰夹天高,一水绕山麓。

注释: 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山峰之间有河流环绕。
赏析: 开篇即用“两峰夹天”描绘了山峰的巍峨,紧接着“一水绕山麓”,则描绘了山脚下流水潺潺的景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面。

第二句:鸟道盘山腰,下临千仞谷。

注释: 描述了一条曲折盘旋的小径在山腰处延伸,俯瞰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
赏析: 此句通过“鸟道”和“盘山腰”展现了山路蜿蜒曲折、崎岖险峻的特点,而“下临千仞谷”则表达了山势之高峻,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登山时的惊险与刺激。

第三、四句:仰视寸草青,千章罗巨木。

注释: 站在高处向上望,只看到稀疏的草木在青翠欲滴,周围密布着参天大树。
赏析: 这一部分通过对景描写,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氛围。同时,“千章罗巨木”也暗示了这片山林之大、树木之多,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第五、六句:转峡泻哀湍,惊雷裂坤轴。

注释: 峡谷中水流湍急,仿佛在发出悲怆的哀鸣;震耳欲聋的雷声仿佛要撕裂大地的根基。
赏析: 这一联诗以声音和景象相结合,形象地刻画了峡谷水流奔腾、雷声轰鸣的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激荡人心的峡谷之中。

第七、八句:日月所隐庇,光景不到目。

注释: 太阳和月亮在这里都藏匿起来,使得景色变得暗淡无光,无法看清。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第九、十句:道险当舍车,重趼摩两足。

注释: 道路艰险,应该放弃乘坐车辆;只有步行,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路途的艰辛。
赏析: 这两句诗强调了行走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同时,“重趼摩两足”也体现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不拔。

第十一、十二句:不知谁凿空,穿穴入山腹。

注释: 不知道是谁凿出了这样的洞穴,它穿过山腹深处。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山洞的神秘与古老,给人一种探险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第十三、十四句:平生蜀道难,耳目闻见熟。

注释: 我一生走过四川的山路,耳闻目睹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走过的山路的感慨,以及对蜀道艰难险恶的认识。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第十五、十六句:兹山亦尤物,初未挂史牍。

注释: 这个山也是一件珍贵的宝物,之前从未被历史记载。
赏析: 这两句诗表明了这个山不仅美丽而且独特,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珍视之心。

第十七、十八句:了知天宇间,万险自重复。

注释: 明白了天地间的广阔,知道万事万物都在不断重复其过程。
赏析: 这两句诗总结了诗人的感悟,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穷人重锱铢,凌冒取危辱。

注释: 贫穷的人更注重微小的利益,冒着生命危险去追求这些利益。
赏析: 这两句诗揭示了人性中的贪欲和冒险精神,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比穷人与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诗人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和道德观念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