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渡两桨,江左随一鸥。
苦嗟波涛窄,所至胶吾舟。
借问舟中人,流转何时休。
帆高风色利,欲止不自由。
传闻弱水外,鼎立三神丘。
鼓枻未可到,载行有潜虬。
扶桑睹浴日,阳精热东流。
万族呈秘怪,九土皆飘浮。
送者安在哉,吾往不可求。
岂比鸱夷子,并湖名远游。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远游”是题目,也是全诗的线索。“淮西渡两桨,江左随一鸥。”写诗人泛舟淮水,行至江左,随一鸥鸟而游,写出了诗人泛游江淮的轻松愉悦。
【答案】
译文:在淮水之畔,我划双桨,顺流而下,来到江边,就随着一只大鸥飞去。“苦嗟波涛窄,所至胶吾舟”。我叹息道:“哎!这汹涌澎湃的波浪多么狭窄啊!我乘船到这里来,船却把我紧紧地拴住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泛舟长江时所见景物,表达了诗人泛舟江淮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因遇风波而感到的惊惧和忧虑心情。首二句点明了地点、时间和活动内容。三、四句写自己被浪困于舟中,无法解脱;五、六句写问舟中人何时可以到达目的地,但得不到回答;七、八句写自己的帆高风利,希望停歇却不得自由;九、十句写传闻到弱水之外有三神山鼎立,自己要渡过大海,却不知道如何到达。十一、十二句写扶桑看到浴日的景象,阳光照耀着东流的江水,万族呈现出各种秘怪,九土都飘浮在空中。十二句写送别之人已走远,而自己却不知向何处去,因此不能继续前往。十三句写自己和鸱夷子(指范蠡)相比,还不如他那样洒脱。最后两句写泛舟长江时所见,以江上观景结束全诗,表达出自己虽然身在江湖,心忧国家,却无可奈何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