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足二三臣,平头六十人。
胸中冰与炭,镜里雪兼银。
岂有花经眼,何尝酒入唇。
劳生成底事,胡不早收身。

读乐天诗戏效其体

侧足二三臣,平头六十人。

胸中冰与炭,镜里雪兼银。

岂有花经眼,何尝酒入唇。

劳生成底事,胡不早收身。

注释:

  • 侧足二三臣:形容乐天(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出一群忠诚的臣子,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 平头六十人:形容诗歌中的人物众多,像《长恨歌》中“六宫粉黛无颜色”。
  • 胸中冰与炭:比喻诗人内心矛盾和纠结,如同心中有火也有寒,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 镜里雪兼银:形容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容貌,如同雪一样洁白,又如同银一般耀眼,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形象的高度关注。
  • 岂有花经眼:表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就像《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何尝酒入唇:表示诗人对饮酒的态度,即使有美酒在眼前也不会沾唇,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 劳生成底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感到无奈和困扰。
  • 胡不早收身:表示诗人对于及时收敛自己的欲望,保持清白之身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模仿唐人乐天(白居易)风格的七言绝句。诗人在诗中通过对乐天作品中人物、情感和行为的模仿,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理想和欲望的深刻思考。

诗人通过描述乐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二三臣”和”六十人”,展现了诗歌中人物众多的场面。这可能寓意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身份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比喻诗人的内心为“冰与炭”,以及在镜子中看到的形象如同“雪兼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这种描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状态的反思和困惑。

诗人通过描述“岂有花经眼”和“何尝酒入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这可能是诗人对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一种认识和追求。

通过表达“劳生成底事,胡不早收身”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于名利的追求感到无奈和困扰的情绪。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质疑。

这首诗通过模仿乐天的诗歌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欲望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通过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描写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