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因遗楚,离骚遂变湘。
江山清得助,日月烂争光。
之子俱勍敌,斯文合擅场。
三元犹未远,准拟再名坊。
绍兴三年十月,长沙郡贡士三十人,在公堂为太守周某赋诗一篇,代鹿鸣之歌。
风雅因遗楚,离骚遂变湘。
注释:风雅是古代诗歌的总称,因指《诗经》和《楚辞》。因:因为;遗:留下;楚:指荆州地区,即今湖南一带。离骚:《楚辞》中的一首长诗,作者自称屈原,抒写自己被谗见疏、流放沅湘、不改初衷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字华丽,感情深挚;变:变易。
江山清得助,日月烂争光。
注释:清:清新、清明。烂争:形容光明闪耀的样子。争:竞相辉映、交相辉映。
之子俱勍敌,斯文合擅场。
注释:子:指年轻的学者。斯文:这里指文化、学问。擅场:擅长。
三元犹未远,准拟再名坊。
注释:三元:旧时科举考试中解元(第一名)、亚元(第二名)和状元(第三名)。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长沙府试考中举人的诗。首联“风雅因遗楚,离骚遂变湘”两句,先点明长沙郡举人的身份,然后指出了他们所受的教育,最后以“因”、“遂”二字作结,说明他们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中间两句“江山清得助,日月烂争光”,赞美他们学成归来,报效国家,使国家江山更加清朗,日月更加灿烂光辉。“之子”三句“之子”指的是长沙郡举人,也就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俱勍”,都是强有力之意;“斯文合擅场”,“斯文”是指文章学问,而“擅场”则表示他们擅长这种学问,有很高的成就。末联“三元犹未远,准拟再名坊”,说长沙郡举人还没有取得最高功名,但已经可以预料他们在下一次乡试中一定能够名列前茅。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