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公刚鲠迅词章,济美人推小赞皇。
君实固难安洛汭,子虚亦合荐周行。
牛屠十九看游刃,媠击三千始滥觞。
早向秦淮迎辇辂,北征旗鼓正相望。
【诗词原文】
又次邦衡长子,乃公刚鲠迅词章,济美人推小赞皇。
君实固难安洛汭,子虚亦合荐周行。牛鞵十九看游刃,媠击三千始滥觞。
早向秦淮迎辇辂,北征旗鼓正相望。
【注释】
- 又次邦衡长子:指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的,他在杭州与友人苏辙的弟弟苏过的谈话。
- 乃公:苏轼自指。刚:坚强。
- 济美人: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我平生所为诗,多是退而自处,非与人争是非也。”
- 小赞皇: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持批评态度,称其为“新党”,故称其为“小赞皇”。
- 君实:苏轼自称。固难:固然难以。安:安抚、使安稳。洛汭:地名,位于今天河南省巩义市西南。这里指王安石。
- 子虚:指苏轼。亦:也。
- 牛鞵(xiān):一种农具。
- 媠击: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代指诗歌创作。滥觞:比喻开始。
- 秦淮:即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迎辇路:迎接皇帝车驾。辇,帝王的车驾。
- 北征:指王韶的北伐。
【译文】
又次于邦衡的儿子,乃公刚直正直言辞犀利,济美之人推举小赞皇。
君实固然难以安抚洛汭,子虚也该被推荐到周行。
牛蹄十九看游刃有余,媠击三千始滥觞。
早向秦淮迎接皇帝车驾,北征旗鼓正相望。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以议论为主,抒发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看法和对朋友的关心。首句点出“又次邦衡之子”这一主题,接着就展开论述了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第二句直接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第三四句则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安慰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又不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